汕頭八角亭建筑面積,汕頭八角亭建筑面積多少

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汕頭八角亭建筑面積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汕頭八角亭建筑面積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
汕頭市八角亭傳說?

潮汕的“八角亭”傳說與廣東梅州有關。

汕頭八角亭建筑面積,汕頭八角亭建筑面積多少

梅州古時候叫做嘉應州,而八角亭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(1746年),當時叫觀瀾亭,又叫“接官亭”,清代由于水陸交通不便,州以上的官員來嘉應州多從水路在南門上岸,嘉應州州官要在觀瀾亭候迎,此亭又叫接官亭?! ?jù)傳說:梅江區(qū)城區(qū)是個“金龜浮水”形。龜頭在下南門,龜身在北門金山,龜尾在東廂,四肢在城的四角。當洪水來時,它就浮起,永遠不會沉沒。

老一輩人流傳著一個口頭禪——嘉應州做壞“八角亭”。意思是說:“八角亭”(建八角亭的地方是金龜?shù)念^,金龜頭被鎮(zhèn)住,金龜被破壞,“金龜浮水”的風水格破局)制約著嘉應州的興旺發(fā)達。

為什么叫八角亭?

八角亭

四川省遂寧市八角亭

遂寧八角亭位于遂寧城西的船山上,八角亭只是老百姓口中的俗名,書名叫文峰閣。在老百姓心目中,八角亭既親切又神秘;在文化人心目中,文峰閣更是占風水、主文運的鎮(zhèn)州之寶。八角亭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七年(1782)年,200多年來成為遂寧標志性古建筑,在見證遂寧百年風雨、承載遂寧歷史文化過程中,成為遂寧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麗風。

八角亭位于梅江與程江匯流沖積的一塊小三角洲之間。乾隆十一年(1746年)嘉應州知州王者輔看見這塊地方視野寬闊,又能觀“兩江”的天光水色,就在此地建了座“觀瀾亭”,成為梅城一個重要景點。百年后的道光二十九年(1849)年,知州文晟曾持續(xù)加以重修。在清代,由于陸上交通不便,州以上的官員抵臨嘉應州,多從水路來到南門上岸,州官要員在觀瀾亭候迎,故又名為“接官亭”。為什么要將此亭建為“八角亭”?是由于此前在康熙三十一年(1692年),程鄉(xiāng)知縣曹延懿把原凌風樓呈四角改建為八角樓 (寓為“八面通八風”之意),此后短短四年間,梅縣士子兩次在省城鄉(xiāng)考試中,程鄉(xiāng)先后有陳鶚薦、李琛、李嘉元等八人中舉,陳鶚薦更榮登榜首中了解元,于是眾人以為樓之瑞應,今再驗之,而嘖嘖稱異。后被人們認為呈八角形之建筑是祥瑞的——這就是后來王者輔將觀瀾亭建成八角形之故。

  1925年4月,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來梅縣后,中共廣東區(qū)委員張維,以廣東省學生特派員的身份來梅活動,在八角亭建立起“廣東新學生社梅縣分社”,其中有東山中學、學藝中學等校進步學生加入該社。是年12月第二次東征抵梅后,張維與國民革命軍十四師政治部主任、共產(chǎn)黨員洪劍雄在八角亭建立了梅縣第一個黨支部,正式成立中共梅縣特別支部,黨員7人(其中3名是東征軍師政治部工作人員),張維任書記,隸屬中共汕頭組織領導。黨團組織積極領導開展工農(nóng)運動,并在工人、農(nóng)民、教員、學生中發(fā)展黨員。至1926年初,黨員人數(shù)增至10余人,先后建立和發(fā)展了梅縣總工會、梅縣婦協(xié)會、全梅聯(lián)合總會等群眾性進步團體。1926年中共梅縣特別支部改屬中共廣東區(qū)委直接領導。1980年梅縣市政府將八角亭認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加以保護。由于年代久遠殘破不堪,1983年由政府撥款重修,使八角亭這一史跡永存在梅城之中。

潮汕牛肉丸發(fā)明人?

起源于梅州客家——聚居在山區(qū)的客家人,大體上家家戶戶都養(yǎng)牛。在商品經(jīng)濟不是很發(fā)達的時候,生牛肉過剩沒法長期保存,所以他們把牛肉剁碎加鹽擠成丸子狀煮熟,以便保存,慢慢地演變成為當?shù)氐囊环N小吃。

到了十九世紀末,隨著汕頭的開埠,汕頭港急劇繁榮,許多客家人都匯集到汕頭從事商業(yè)活動。據(jù)老人們回憶,早期賣牛肉丸的小販大部分也是客家人,他們挑著小擔在汕頭市區(qū)挨街串巷叫賣。

尤其晚上,在韓堤路八角亭至公園后面的韓江一帶,常有穿梭小舟,船頭掛著一盞小燈,專為停泊在那里的客家貨船供賣夜宵,專賣牛肉丸湯。慢慢地他們在汕頭落戶發(fā)展,牛肉丸也漸漸成為汕頭的地方食品。

而讓牛肉丸成為一方美食,直至被評為“中華名小吃”名揚海內(nèi)外卻還得歸功于潮汕人對其改造和創(chuàng)新。到20世紀初,汕頭埠的商業(yè)繁榮,帶動各式的酒樓餐飲聚集在汕頭商業(yè)最繁榮的小公園一帶,而牛肉丸也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地方小吃,各式牛肉丸餐飲店琳瑯滿目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汕頭八角亭建筑面積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汕頭八角亭建筑面積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

THE END
相關推薦